小毛病与坏消息
你不得不承认,法国汽车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价格便宜,比同档的德国车能便宜10%左右,而且各种优惠活动不断。其次,法系小型车设计得很轻盈,在寸土寸金的巴黎停车非常方便。其三,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小型车在高速路上开起来非常平稳。当然,4S店网点也很多,维修比较方便也是一大优势。
这里面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心理因素。法国人以买本国产的汽车为荣,法国总统带头乘坐法国车,比如第五共和国的首位总统戴高乐选择的是雪铁龙DS。此后的几位总统如蓬皮杜、德斯坦和密特朗都选择了雪铁龙SM,希拉克偏爱雪铁龙SM、CX和C6。萨科齐选择的品牌更多了,包括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现任总统奥朗德乘坐的是雪铁龙DS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下,你会不自觉地优先考虑法国车。
我在路边焦急地等待拖车的到来,一边观察着巴黎街头的汽车。在熙熙攘攘的香榭丽舍大道上,满眼是法系小车,有意思的是旧车占的比例很高。经济发展乏力,法国人的收入水平在西欧人中并不算高,所以买二手车的人很多。法国人喜欢摇下车窗,夹着香烟的手伸出车窗,另一只手急躁地乱按喇叭,在车流中钻来钻去。在香街这个宽阔的舞台上,无数这样的法国小车,汇集成一条巨大的车流,是一种懒散而独特的风景。
一周后,我的车终于修好了,是发动机降温的风扇坏了,发动机本身倒是没问题。这符合我在法国生活多年对法系车的基本印象: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我在法国工作生活了五年多,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关于法国汽车业的坏消息。先是受欧债危机影响,标致雪铁龙与雷诺汽车两大整车制造商的销售量大幅下降,然后就是政府绞尽脑汁支持汽车业。但情况越来越糟,标致雪铁龙集团宣布裁减8000个岗位,引起全国的震惊。整个汽车业像是从雪山上全速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法国的汽车业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曾经辉煌过,曾经浪漫过。可惜,一百年沧海桑田,今天,一切都衰落了。
这一百年间,法国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一下。
追寻“美好时代”的浪漫
十九世纪末期,整个法国正在经历著名的“美好时代”,此时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制造开始进入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时期。此时,经过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巴黎城市改造完毕,城市华丽典雅,整个欧洲的文化艺术思潮都汇集到这里,巴黎成为欧洲艺术的中心、世界的窗口。
在这种被世人称为“浪漫”的社会氛围下,法国人表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举一个例子,为迎接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埃菲尔铁塔,高达300米,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只有两年的建造时间,上万个零件从设计、制造到安装,没有一丝差错。使用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质量问题。这不仅仅体现了法国设计师埃菲尔的伟大,更体现了那个时代法国严谨、高超的工业制造水平。
从十九世纪开始,一批法国工程师和实业家投身于汽车这个新生事物的研发制造中。1889年,生产自行车和锯条的法国人阿尔芒·标致与他人合作,制造一辆三轮蒸汽动力机车,在当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此后,标致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九年后,喜欢机械制造的雷诺三兄弟创建雷诺汽车公司。又过了两年,从巴黎理工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安德烈·雪铁龙也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汽车公司。
英雄不问出处。这三家公司的陆续成立,使得法国汽车制造业一开始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们是法国今天两大汽车公司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的前身,经过百年的发展,它们今天已经成为欧洲第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我们必须认真地审视这个时代的法国人:那是一个经历了大革命时代和拿破仑帝国时代的群体,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探索精神,敢于尝试一切,创造一切。这三个汽车品牌的标志就很说明问题。
雪铁龙的标志是人字形齿轮,据说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在波兰发现一种当时最先进的齿轮,他果断买下专利并投入生产。标致使用的是一只狮子,因为阿尔芒·标致的祖先曾到非洲探险,在那里见到了令人惊奇的动物:狮子,因此就用狮子作为家族的徽章。雷诺的品牌标志是四边菱形,寓意是雷诺在无限的空间中竞争、生存、发展。
在这样一种探索精神的引领下,法国汽车曾经独领业界风骚。比如,1899年,雷诺取得涡轮增压的发明专利。1929年,标致推出第一款量产的独立前悬挂的汽车。雪铁龙公司在1924年制造出欧洲首台全钢车身汽车,1954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套主动液压气动悬挂系统。
可以说,法国汽车的发展,带动了世界汽车业的发展。
精神的缺失
2012年,法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布新的重组计划,宣布将裁减8000个岗位。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法国都震惊了。法国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竟然从波峰一下子沉入谷底。法国人引以为豪的支柱产业汽车业,早已经风雨飘摇了!
为什么?整个法国都在反思。
法国《世界报》认为,长期以来,法国生产的汽车偏重中低档,缺乏高端化战略。随着日韩汽车分流走了中低端消费者,德国品牌分流走了中高端消费群体,法国汽车处境尴尬。法国电视2台则痛批标致雪铁龙集团长期海外市场开拓乏力,在中国和拉丁美洲市场上全面败给德国汽车。当欧债危机蔓延时,在海外高端市场的丰厚盈利使得德国制造商安然无恙,而法国汽车则受到重创。还有专家指出,“法国制造”的汽车质量大幅下滑,缺乏创新,所以面对优质的“德国制造”,法国汽车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但这些分析和批评,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
2013年,固特异在法国亚眠北部轮胎制造厂濒临破产,美国的国际泰登集团老板莫里斯·泰勒考察了这个制造厂后,决定放弃收购,并给法国生产振兴部长写了一封公开信,指责固特异工厂的法国职工“领高薪,但每天只工作3小时”,他反问:“你们以为别人都是傻子,会来收购这样的企业吗?”
这话说得虽然有点过分,但的确能说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法国汽车的发展,和法兰西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当一个民族整体懈怠的时候,就会反映在汽车工业上。法兰西这个民族,是如何从一种激昂向上的状态一点点变成今天的懒散、不思进取的呢?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到200年前,我仿佛看到彼时的拿破仑冒着枪林弹雨指挥着武器落后的法军取得土伦大捷。在他的感召下,法国军队罕见地表现出勇猛顽强、舍生忘死,法国社会罕见地表现出恢宏大气、锐意进取。浪漫主义风潮在社会各界兴起,并席卷整个欧洲。50年后,奥斯曼男爵主持巴黎城市改造,经过长达20年的改造,整个巴黎成了当时城市规划最先进、最优美的城市。1920年,海明威旅居巴黎,他被整个城市的华美和法国人的精神面貌所感动,写下著名的散文集《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时间再往后推100年,时任总统密特朗将法国人每年的带薪假延长为5周,并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前到60岁,每周工作时间固定为39小时。这一决定令法国举国狂欢,法国一下子成为福利的天堂,人们开始过上了极为安逸的生活。法国人的精神彻底放松了。好逸恶劳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甚至融入法国人的血液。
2004年,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起了一场题为“成为法国人意味着什么”的大讨论,哲学家尚达尔·德尔索的一段评论被广泛转载:“一个如此辉煌的民族怎么会变得如此平庸、如此沉闷、如此禁锢于自己的偏见?今天,作为法国人的意义就是悼念我们不再拥有的精神。”
的确,法国“养懒人”的福利制度,造成人们慢慢变得懒散、不严谨、不思进取,法兰西民族祖先“浪漫”气质早已远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不仅仅是汽车工业,法国整体的经济一直处在衰退边缘。
从上任总统萨科齐开始,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当时就提出延长退休年限、“多劳多得”、重塑“法国制造”等一系列措施,可惜这些措施触动了法国人的利益。
萨科齐在法国人的游行抗议中支持率一直走低,未能连任。现任总统奥朗德虽然政见和萨科齐不同,但在推动重塑“法国制造”这一问题上和前任是一致的。而且由于经济长期处于衰退边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法国民众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媒体的报道也在引导人们重拾法国精神。
入夜,香榭丽舍大道上,依旧是车流如潮,巴黎喧闹的一天即将结束。我不知道明天我的座驾还会出什么小毛病,好在法国人已经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虽然改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在这个城市生活过的旅人,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看到海明威所描绘的景象,那是一百年前那种真正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回归。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