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资格将杯中啤酒一饮而尽并把杯子砸到桌上带着哭腔喊出“我年轻那会儿……”的人群中80后应该算是最年轻的一个群体
在汽车领域,有个不成文的默契—只有车龄大于30年的汽车,才勉强迈得进“Classic经典车”的门槛,而那些不够30年的老车,通常被我们称为“Young Timer”。
我很喜欢“Young Timer”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充满了回忆与感叹。那些价值连城历史悠久的名车其实是它们那个时代的烙印,并不能在情感上与我们产生什么共鸣。就像是银幕中的不老女神,永远都以最美的形象示人。你可能会感叹美人如斯,但她对你心弦的撩拨与回忆,或许永远都不及初恋的百分之一。
每个人都曾年轻,每辆车也如是。汽车对于人来说,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汽车来说,它的主人便是它生命的全部。那些共同的回忆,慢慢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一个位置,并且如同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一样,变成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心结。
所以当我在国外的汽车收藏展上看到那些白发老人轻抚着身边的爱车,向周围徐徐道来自己与它的陈年往事时,我能轻易地感受到他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价格在他们看来其实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那台车完全不会“沦落”成商品,也不会成为某位富豪偶尔才会想起的一件玩物。对于国内来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汽车工业的大幅发展让民众终于可以体会到汽车这个神奇的工业产品,它的魔力也毫无保留地施展给了那时候的孩子们。
从这个角度上讲,“80后”是幸福的。在我们年少时,国内汽车还远未普及,男生对于机械的“天生敏感”让一本汽车杂志可以在全班每个男生的桌子下传阅一遍。对于那些狂热一些的,比如我,别人逃课是为了凑到一起打游戏,而我总是坐在马路边,对着眼前驶过的一辆辆汽车,心中默念着它们的名字。或者走到停车场,偷偷地摸一下它们的车标,甚至趴在地上,闻一闻排气管的味道……
这便是我们的“Young Time”。第一次坐小轿车会晕车;第一次偷开老爸的车被揍;第一次自己开车带着心爱的姑娘游车河;或者第一次撞车后的不知所措。我们记住的不光是与我们一起的人,还有一起的车,它们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或许不够客观,但真如初恋那般青涩难忘。我们不懂爱情是什么,也不知道汽车到底为什么会跑得飞快,但它们就是那样吸引我,几乎填满了年少的回忆。
失去的人大概率是找不回来了,但是那时候的车真的还有机会。遇到一台记忆中的汽车,和遇到一个人一样,绝对是一种缘分。有些时候只是看了它一眼,我便确定地知道我们之间一定会发生些什么。这个时候的它们大都不太具备什么商品价值,更谈不上名贵,但是却可以让已经奔四的我们用尽各种方式渠道,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像伺候自己孩子一样试图让它恢复成记忆中的样子。而当它精神抖擞地站在我们面前,那种连接远比脑海中的轮廓或者相册中的照片震撼得多,当触碰它的瞬间,真的会有一种“呼应上了”的心灵感应。
为此,我们需要忍受它的不够舒适,需要承受它时常就来一下的小脾气,需要牺牲一些驾驶安全,还有世俗的眼光—当你开着一台1983年就已经国产的桑塔纳准备驶离停车场的时候,收费管理员会飞奔到你的车前,生怕你故意逃费。若是不巧生活在北京,我还不得不拿出一个如房子般珍贵的购车指标,好让它继续在街道上奔跑。但是它就像是漫画里的时光机,每次打开车门坐进车里,就可以穿越到故事发生时的样子。这种吸引力可能是怀旧,可能是执念,也可以称之为“Young Power”。
如今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力量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曾经的年轻人也正在用自己年轻时的力量构筑着社会中坚。年轻不仅意味着积极、活力和青春的荷尔蒙,也同样充满了坚持、理想和“固执”的情感交流。这些力量让此刻的年轻丰富多彩,也让逝去的年轻,永葆青春。
谨以此文,纪念曾经爱过的人,和爱过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