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事其一:从国民车到传奇的诞生
奔驰E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生产的奔驰170车型。1929年,当时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并没有阻挡汽车发明者的步伐。为了让欧洲那些硕果仅存的社会精英人士能够买到一款体面的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决定研发一款国民车型——奔驰170,它正是E级车的前身。
1931年,奔驰170正式面市,这是当时唯一一款采用独立悬挂的车型。这项技术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提升到全新高度,也让三叉星徽的创新能力为世人瞩目。1947年,美国试飞员耶格尔驾驶的X-1实验飞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超音速飞行,而陆路交通领域也诞生了一个传奇——奔驰170V(W136系列),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在二战后恢复生产的第一款乘用车型。后来,正是这款传奇车型被后人追认为E级车的鼻祖。当然,当时的奔驰家族还没有其他产品出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梅赛德斯-奔驰家族在豪华轿车领域中的影响力便是由E级开始的。
“E”事其二:立标“消失”
1953年,内部代号为W120/121的第二代E级车正式面市。在当时,它有个车迷熟知的外号——浮筒(Ponton),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承载式车身的量产车型,这一设计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驾乘空间,更奠定了轿车舒适、安全的发展方向
E级车在第二代车型中有一个重要的设计转折——“取消”了立标,原因是为了符合更多海外市场的需求,同时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相撞事故时减少对行人的伤害。在车迷心中,虽然盾标远不及立标来的气派,但无人不敬佩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远在上世纪50年代时便已然从细节深入思考汽车的安全问题。这种对细节的改善展现了奔驰品牌不仅只着眼于对驾乘者的保护,更延伸至对交通参与者的关怀。
“E”事其三:行业标杆德国造
为了保持产品竞争力,奔驰在1961年推出了内部代号为W110的第三代E级车。因为其车身沿用了S级车型上颇受大众欢迎的“小尾鳍”设计,因此被车迷们起了一个亲切的昵称——“鱼尾”。与S级车型相靠拢的设计风格让E级车更具豪华风范,更令用户欣喜的是,奔驰在230车型上配备了105马力直列六缸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当然,第三代E级车最值得炫耀的资本还要属溃缩式安全车身理念,这项设计是梅赛德斯-奔驰被动安全技术发展的基石。这些数据在今日看来也许稀松平常,却让第三代E级车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豪华标杆。
“E”事其四:创纪录的“/8”(stroke 8)
内部代号为W114/W115的第四代E级车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名字——“/8”,也称斜杠8(Stroke 8),这个有趣的名字源于它的设计,与前作不同,这一代车型的车身设计与同时代的S车型完全划清了干系,设计师用均衡的比例和笔直的线条,为E级车打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更加紧凑的车身和新奇的风格。第四代E级车除了在设计上进行突破,还创下了车辆行驶纪录。一位希腊的出租车司机驾驶一辆240D车型行驶了整整460万公里,这件实例也证明了奔驰汽车的可靠及耐用性。此外,这一代E级车还在奔驰品牌历史中留下了重要一笔——它是第一款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奔驰车型——上市的8年时间中共卖出了190多万辆,使E级车真正成长为中级豪华汽车的典范。
“E”事其五:第一款“国产”E级车
1976年1月,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内部代号为W123的第五代E级车。由于前作辉煌的成绩,这代车型自发布的那一刻起便处在聚光灯下。无论是安全还是设计方面,W123都引入了大量创新技术,成为了同级产品中的“优等生”。很多车迷知道E级车国产化是在2004年,但他们也许不知道,第五代E级车是最早在国内以CKD形式进行生产的高档汽车。当时,W123系列车型共在中国“生产”了828辆,其中包括几十辆型号为230E的加长款车型,这也是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奔驰E级加长车型,是奔驰“L”化的先驱。这批最早在中国组装的奔驰汽车被用于外宾接待工作,美国前国务卿访华时乘坐的便是这款车型。
“E“事其六:E鸣惊人
从1985年开始,代号为W124的第六代E级车迎来了黄金年代。正是在这一代产品周期内,奔驰对其产品家族命名规则进行了调整。1993年,它正式被命名为“E级”车型。1995年,最后一批E级车W124系列以“Masterpiece”杰作限量版的形式发售。这既是对过去辉煌进行的完美总结,也是迎接新起点的开始。该系列车型在换挡杆顶端、车门迎宾踏板和车尾右侧都镶嵌了Masterpiece徽标并采用了全新的六孔轻合金轮圈。在轿车版停产后,轿跑车和旅行车继续生产到1996年,而敞篷版直到1997年才最终停产。或许,正是对“Masterpiece”的执着追求,才让今天的第十代E级车搏得了“全球最智能行政座驾”的称号。
“E“事其七:用E级车的“双眼”看世界
在9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汽车车灯都以狭长、扁平的设计为主,即使是奔驰S级的前灯组也是方正的造型。不过,人们眼中这个最为传统的汽车发明者却干出了一件相当“出格”的事情,为内部代号为W210的第七代E级车打造了奔驰历史中最为重要的设计细节——“四眼大灯”,从此它演变为E级车一个标志性符号——“正式立E”。要知道,站在当时设计师的角度上来说,“圆形”大灯是真正远超时代审美的设计。
这种对豪华车型设计语言的引领为奔驰赢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奖”的荣誉。奔驰对E级车的大胆设计,不光是对时代潮流的一个挑战,更是完成了对自身的一个突破。这种敢于突破的精神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圆形大灯的设计逐渐在汽车行业被认可、被接受甚至被模仿……最后,昔日的突破终成为今日之经典。有人曾戏言,从那时开始,大家都是在用E级车的“双眼”看世界。
“E”事其八:国产化的起点
氙气大灯的使用让第八代E级车(内部代号W211)的眼神更为犀利,这一代的E级车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备自适应前大灯的车型。奔驰在这一代E级车的产品周期内发布了业内赫赫有名的智能照明系统。这套系统包含五种照明模式,大量的技术创新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的安全、舒适和操控体验,包括极具前瞻性的PRE-SAFE预防性安全系统。
2004年11月26日,德国戴姆勒集团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2005年12月22日,第一批国产E级车上市,成为了首款在中国实现国产化生产的奔驰车型。这一次中德公司之间的合作获得了超越预期的成功,而E级车也从一款汽车产品发展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于2006年10月从巴黎出发,历时25天穿越9个国家最终到达北京,致敬1907年巴黎-北京拉力赛百年历史奔驰车队的主力车型正是由36辆E级车所担任。
“E”事其九:中国制造,专属中国
2010年,E级车迎来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长轴距车型,选择在北京车展与全世界首次见面也展现了奔驰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期待。这款“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特别车款轴距加长了140毫米,拥有V212的独立内部编号。2013年,国产长轴距E级车进行了首次改款,带来了超过2000项的技术革新并推出了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前脸造型,为中国消费者展现了行政座驾的双重魅力。仅在一年后,第一款“中国芯”到来令E级车从发动机到车身结构,真正实现了100%国产化的目标。
“E”事其十:智能未来,大放“E”彩
2015年,中国一跃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第一大市场,E级车也随之成为了奔驰在中国最为重要的支柱产品。2016年4月24日,第三代国产全新长轴距E级车在北京车展前夜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一款有“全球最智能行政座驾”之称的车型,它不仅拥有多项前沿的智能科技,更在自动驾驶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专为中国市场添加的诸多个性化配置,则体现了中国市场在梅赛德斯-奔驰心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恒久追求,让十代传承的E级车从诞生之日起便不断扮演着家族的中坚力量。今天,全新长轴距E级车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回应了全球车迷的期待,同时也勾勒出未来交通的美好蓝图。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