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中,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把这个话题限定在德国汽车工业的范围内讨论,最好的朋友其实正是对手。通过探寻奔驰、宝马、奥迪这德系三强的博物馆,你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并非仅是简单的竞争者,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看如今的世界汽车版图,不难发现原来美、日、德三足鼎力的态势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经济危机对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造成的巨大影响,还需要不少时间来缓解和复原。在新技术和产品设计方面的相对保守,则让日本厂商的新产品不再有那么巨大的吸引力。反倒是德国,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家相互较着劲的竞争对手,你追我赶,推陈出新,彼此督促着不断创造出惊人的生命力。这样亦敌亦友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翻翻几个主要德国汽车品牌的起源故事,你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奔驰毫无疑问是德国汽车的老大。回顾战前欧洲汽车蓬勃发展的年代,梅赛德斯—奔驰不仅仅意味着舒适与豪华,同时也是速度的代名词。当时的欧洲汽车赛事中,赛车的颜色是由制造商的国籍决定的。红色属于意大利,绿色代表英国,蓝色则象征着法国,德国被分配到的颜色是白色。武侠小说中喜欢用“一道白光”来描述离弦之箭的疾速,而当时主宰了欧洲赛场的奔驰赛车,绰号恰恰就是“银箭”。
无独有偶,被称作“银箭”的不只有奔驰。二战前夕,奥迪前身Auto Union的赛车也享有这个名号。在奥迪总部英格尔斯塔克的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着的Auto Union银箭赛车仿佛在讲述着那个汽车蓬勃发展年代的辉煌往事。在欧洲汽车赛事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德国厂商并没有停留在享受掌声与鲜花,而是带着自我挑战般的决心开始了对陆上极速的挑战。
和擅长在平坦盐湖或者沙漠上挑战极速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不同,疯狂的德国人选择的赛场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不限速高速公路。Auto Union和奔驰在这条通往速度极限的挑战道路上你追我赶,而代表双方出战的正是各自赛车队中的领军人物:Rosemeyer和Caracciola。两位巨人就像决斗的双方那样步步紧逼,在一轮又一轮的较量中,他们把陆上极速纪录刷新到了每小时432公里(后根据1938年的一份报告,当时Rosemeyer的实际时速是每小时429.6公里)。如果不是Rosemeyer在驾驶Auto Union原型赛车Streamliner的一次挑战中因为事故不幸殒命,也许德国汽车厂商在不限速高速路上对极速的冲击不会戛然而止。
德国品牌间的内在联系绝非偶然。地理上的相对集中,让各个品牌和企业间能够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严谨、科学的教育体制,则为这些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很多不同汽车品牌的工程技术负责人都曾经或多或少有过在其他工厂实习或者工作过的经验。
再来聊聊BMW。人们对这三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并不陌生,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晓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的前身叫作拉普发动机工厂(Rapp Motorenwerke),而它的创始人是卡尔·弗雷德里奇·拉普先生。关于拉普先生的史料并不算丰富,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曾经接受过工程专业的训练,并且曾经在戴姆勒—奔驰公司任职。拉普先生的履历中还包括一段在Flugwerk Deutschland工作的经历,他正是在这里逐渐成为了一名飞机发动机设计师,而后才在慕尼黑创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生产各种内燃机。
很多人都看过早期BMW海报上那个由飞机螺旋桨演化而来的“蓝天白云”LOGO,飞机发动机也是BMW早期最重要的支柱产品。耐人寻味的是这背后的故事,由于知识、人力和资源的限制,拉普先生本人开发的几款原型飞机发动机产品都没有真正获得哪家客户的认可,但巴伐利亚州军管会十分认可拉普发动机厂作为纯粹生产工厂的重要性,并且继续从这里订购由Austro-Daimler(戴姆勒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家企业)授权生产的发动机产品。而后来一张来自普鲁士军管会的600台高海拔型飞机发动机的订单,直接导致了拉普本人的离任,拉普发动机工厂也就此更名为BMW。
仔细想想,这些德国品牌间的内在联系绝非偶然。德国在工程和机械方面长期积累下来的优势,为汽车工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起到了扎实的铺垫作用。除了整车厂之外,德国在重工业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还有同样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零备件制造商和电子设备供应商为整车提供支持。地理上的相对集中,让各个品牌和企业间能够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严谨、科学的教育体制,则为这些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在为学生系统教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德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同步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像奔驰这样的汽车大厂同时也肩负着为学生实习提供机会的重任。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很多不同汽车品牌的工程技术负责人都曾经或多或少有过在其他工厂实习或者工作过的经验—他们一直在下着同一盘大棋。与高手对弈,不亦乐乎。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